艾九妹解读艾灸泻法的作用
艾九妹解读艾灸泻法的作用
艾灸补泻是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,实施补虚泻实的操作手法。艾灸泻法是通过灸法以通利经络的方法。认为雀啄灸属泻法。艾九妹表示,泻法主要用于实热证,有泻毒散瘀作用。
灸法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,其特点是通过经络传导调整气血、阴阳、虚实,激发人体内在的平衡调节机制,从而起到疏通经络、扶正祛邪的作用。而历来皆以灸法只可补虚,不可泻实,未免谬于主观。艾灸在调理疾患及防御养疗方面有特别的功效,且操作简便、放心,适应证广而少毒副作用,深受广大患者欢迎。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医传统灸法,笔者不揣浅陋,对艾灸泻法的立论依据、机理、操作方法、调理作用、临床运用等方面作如下探讨。
有人认为灸法有补无泻,灸法只能应用于虚证、寒证。这种观点的片面性是仅仅强调灸法是温热性刺激,而忽视了中医学的特点之一——整体观念。艾火作用于腧穴,是通过经络的调整作用,以达到其防治疾患的目的,而不只是温暖身体的作用。以温补来定论灸法,也违背了中医学的另一特点——辨证论治。喉痹鼻衄灸少商,外感发热灸大椎,肝阳上亢灸涌泉,皆是实证、热证使用灸法的常见事实,说明灸法亦有泻的作用存在。小编翻阅资料,得知这些调理经验在历代医籍都见记载。
灸法是针灸学治法的一种,探讨灸法的机理,不能离开针灸学的基本理论——经络学说。笔者认为艾灸调理寒、热、虚、实诸证,其机理归根结底在于艾灸通利经络的作用,这一作用是以艾叶通利经络为前提,借助火力的帮助,以腧穴为施灸点,以经络为途径来实现的。提出艾灸泻法的机理在于艾灸通利经络的作用这一论点时,须对“通利经络”予以更深刻的理解。经络不通应当包括虚、实两方面,水渠干涸,谓之不通;水流滞涩,亦谓之不通;使虚者补,实者泻,寒者温,热者凉,皆通经络之意。正如《医学真传》所云:“通之之法,各有不同,调气以和血,调血以和气,通也;下逆者使之上升,中结者使之旁达,亦通也;虚者助之使通,寒者温之使通,无非通之之法也,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也”。因此,笔者认为泻热、散寒、补虚、泻实是通过艾灸通利经络这一中心来完成的。
艾藏灸健康管理在平日调理中,临床对于各种邪实为患之疾,施以艾灸泻法,用黄豆大艾炷点燃后以口吹艾火,艾火须迅猛而强烈,每壮燃至大半,以患者感觉灼痛不可忍耐为度,随即移去艾火,连续施灸8-10壮,灸后不按孔穴。根据临床运用体会,认为艾条温和灸偏于扶正而为补,而雀啄灸偏于祛邪而为泻。
- 上一篇:艾九妹艾灸助力女性排除湿气
- 下一篇:没有了
相关文章
